绿色低碳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绿色低碳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25年开年之际,《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陕西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条例》《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正式施行,以法治力量倡导绿色低碳风尚。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决策部署,浙江省制定并施行《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从双控制度、清洁能源、绿色生产、低碳生活、支撑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体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建立碳排放双控制度。条例提出,推进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强区域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统计核算、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项目碳排放评价、产品碳足迹管理、省域碳普惠减排交易等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强调“双碳”数字治理,要求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低碳数智系统,开发碳账户、碳排放预测预警、碳足迹等数字化应用,实现能源和碳排放数据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条例提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进非化石能源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保供稳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因地制宜推进可再生(新)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光伏与各行业、各类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制定海上风电发展年度目标。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用全链条发展,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
推动绿色减排生产。条例要求加快产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其中,特别强调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推广绿色建造方式和绿色建材应用,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条例提出开发低碳生活智慧应用场景,建立个人碳账户和碳积分激励机制。推进废旧纺织品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处理。推动餐饮行业反对食品浪费。鼓励绿色家装、绿色出行、绿色产品采购等。
陕西省修订并施行《陕西省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条例》,旨在推动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促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法治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明确相关概念。条例明确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建筑物用能系统是指与建筑物配套运行的用能设备和设施。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世界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推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该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条件,加强对民用建筑应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技术指导。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应该依据当地资源与适用条件,选择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
重视制度保障。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保障,要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建立工作考核体系,建立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民用建筑节能及绿色发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余热资源的利用,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及绿色发展相关产业发展。
给予表彰奖励。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建筑利用等提出主要任务、具体安排和保障措施。对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表彰和奖励。
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传统的建筑节能标准和要求已经难以适应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新目标、新要求,需要以绿色建筑发展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的全寿命期管理。为此,上海市制定并施行《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进一步明晰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相关主体责任,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为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能级、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实施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为了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建设和运行管理各环节,条例进一步夯实了各环节的相关主体责任。在建设立项环节,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立项文件、建设工程合同、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在设计环节,明确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应当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要对绿色建筑专篇内容做审查;在施工环节,明确实施工程单位应当编制绿色实施工程的方案并负责实施,监理单位对实施工程单位落实绿色实施工程的方案实施监理;在运行管理环节,明确绿色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对绿色公共建筑的运行维护。同时,还对绿色建筑的工程检验测试、竣工验收等内容予以明确,形成管理闭环。
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条例完善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等内容。条例明确规定,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仔细的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要求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监测和分级管理制度,对年度用能超过限额有必要进行绿色改造的,相关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制定绿色改造方案并予以实施,鼓励既有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改造。
完善激励保障措施。为了让更多人愿意建设、购买绿色建筑,条例完善了相关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条例明确规定,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上浮。同时,要求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鼓励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为全面准确宣传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国住房保障部门和各地保障性住房设计、建设、运维、服务单位,展示推广“好房子”“好社区”经验做法,由中国建设报社、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房子·好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将于1月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
拆掉台阶、换上地漏,卫生间与其他房间实现一屋全平;换掉浴缸、装上淋浴,老人洗澡不用跨进跨出;床边、淋浴旁、马桶侧,多处扶手让老人居家生活更有安全感……记者近日在上海多个区进门入户,了解居家适老化改造情况,小改造极大的提升了老年人生活便利度。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份,房地产市场延续了2024年10月份以来的止跌回稳态势,继续保持一定热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在2024年12月份,30个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面积环比、同比均增长20%左右,2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环比增长约20%、同比增长近70%。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接到震情报告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及时了解灾情,指导和支持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启动地震应急三级响应,第一时间与受灾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系,指导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安全应急评估、抢险抢修等工作。
随着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临近,哈尔滨市也进入冬季旅游旺季,游客数量激增。针对中央大街和中东铁路网红桥周边游客多,如厕需求量大的问题,道里区先后新改建4座公厕,切实破解如厕难题。
北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七峰拱秀,大河环抱。这里曾是古徽州人从绩溪通往“一府六县”中心歙县的重要通道,也是去往徽杭古道的必经之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实施工程的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中心公积金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
上一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深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集成应用 下一篇:空气能采暖:空气能热泵不能制热的七大原因